马上要睡觉了,睡前的读物让我突然有些成型的想法。其实这些想法在之前就已经有了,这几天公司放假也想记录一下,不过做杂七杂八的事情就没有好好梳理。现在在读书的时候,有点思路了。不过马上都要睡觉了。可能晚上写一半,明天早上再写另一半。
太着急
在读《Elon Musk传》,这本书也是昨天才到,其实没有读太多。当故事讲述到Elon大学毕业开始找实习的时候,我突然反应过来,这个时候其实和我很接近,他那个时候的年龄和我差不了太多,他20多,我也20多。只不过他常青藤毕业,然后找了一份游戏火箭的实习,解决了小公司的难题。那个时间段,他还有辆二手的宝马,并且他在垃圾场里找车能用的零件,尝试改装那辆二手的宝马。所以会发现,他在我的年龄段,尝试机械、解决问题、大胆创新。他也为了生计而发愁,他妈妈要打3份工才够他们家的开支。但是他好像行为上没有过于为了这个事情而发愁。也就是说他的专注力更多的在实践、创新与制造上。可能与他大学前读过量的书有关。没有那么紧张的学业,让他能学到更多的内容,并且有着非常好的基础。
而反观我呢?我在为生计发愁,我在为了政治环境而焦虑。每天都在希望能更高的效率做事,但是真正做起事来,效率反而不高。自己可能更多是效率导向型,不是结果导向型,觉得这样做效率高,而在事与事之间斤斤计较。当然也可能是我需要考虑「存钱与离开」。这个话题应该是我与Musk最不一样的,无论是语言的切换还是经济的变化,这都要比从南非到加拿大难。这些想法形成了一些恶性循环,想出去 -> 先有钱 -> 想有钱 -> 省不下来钱与收不到太多钱 -> 为了钱而发愁 -> 经济糟糕,大家不愿意付费 -> 更想出去了。我描述的似乎不太合理,但是一切都是由:钱、环境、行为,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,而导致的自我消耗。这种消耗让我更关注于,如何提升做事效率,并且在没做事之前就特别纠结于如何开始做事和如何做事。
应该是我在给自己找理由,我这段时间总在「效率」、「流程」、「标准化」上费神,而没有在实打实的产出上付出行动。我在看到 Musk 居然能有时间去给自己的宝马找配件的时候,真的是特别震撼,震撼于他决定去做这样如此低效的事情,也震撼于他的决策让他去做这样一件事情。可能是这件事情会让他产生快乐,但是在我眼里,这件事是产生不了任何「有效率的收益」。
最近使用了Beancount在整理自己的账单,大概半个月对一次账。就发现其实自己的非必要花费挺多的,日子过的也不节省,非常的没有效率。自己在为省不下来钱而苦恼。我的大学竞赛校队负责老师在和我聊天的时候提过这个事情,他年轻的时候攒钱,大学攒了500块钱,他当时特别想去旅游,但是因为要把这500块钱留下来就一直没去成。这个事情让他很遗憾,年轻的时候没有到处去看看。他现在背负120w的房贷两三年就还完了,当初攒的500块钱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,反而让自己过的非常的拧吧。所以我现在的自己是不是就是当初老师的模样,为了几万块钱而拧吧,没有消费给自己带来更愉悦的生活或者经历。我不知道,可能我像老师一样50岁了才会知道今天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。我现在年轻,我确实不知道。
所以最近觉得自己很着急,各种层面上的着急,工作效率、生活成本、消费各种因素的事情让我觉得很急。想缓一缓,心里的负罪感就立马上升。所以最近在睡前看书,想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或者说让自己放松下来。的确新书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性。无论是马斯克传还是读库的小读本,让我感到些许快乐。
不同的其他人
1. 认知
「你不能赚到认知之外的钱」,这句话特别强调“认知”,而在我的认知里,凡事都要往高处走。或者说,应该更往高处努力,就算自己不行,也得有个往高处努力的样子。因为从小学开始,初中高中,一直被渲染一种「排名」与「向上走」的氛围。让我觉得往上是人生的方向,就算不能往上,往钱多或往高成就,应该也是人生的方向。
而真正进入社会,才会发现,这种劲头其实是少数。成功不能用来描述这种劲头,这种劲头在环境下也是无法突破的。其实我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,因为在大学的时候,受到了各种信息的洗礼。”努力不一定会成功,成功靠的不是努力“这种思想我也是很早就听到过,也就是说自己对于「往高走」这个事情也是有点认知。我嘴上表达着认同,可是身体还没有太认同这个事情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当我看到了那些,觉得3k一个月就很不错了,觉得教教10个学生就很不错了,觉得在这个国家也行的人时,我都会有些小震惊。这种震惊不是思想上的,而是身体上的,我的大脑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,为什么会有这种的人,这种「不向上」的人。而因为我早就听说过这种事情,其实我也没有感到太奇怪。
奇怪的事情是我的认知和身体产生了不一样的反应。也就是说我出现了「嘴上说着不要,身体很诚实」这类似的行为。这个事情是让我觉得很奇怪与难过的。没有做到知行合一,是我比较难过的地方。但是我作为一个个体,想法和身体的反应也能不一样,这是我很奇怪的地方。可能对我自己的认知有高了一个层面,这种事情思考起来是真的奇妙。
简单思考了一下,我觉得可能是我身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。每天都能在Bilibili与小红书上看到各种商业访谈,看到各种身材傲人的美少女。这些访谈与身材都在积极的向我渲染一种要努力、要向上的氛围。身体确实跟上了这些节奏。所以在面对现实中不同的人时,会有割裂感。而Bilibili与小红书上也充斥着各种类似于FIRE、被动财富等一系列躺平的信息,不过这些信息也是在精打细算,也是在尽可能的向上。应该是不太接地气导致的我作为接收信息的一方,觉得躺平没有那么平,日子还可以再精致一些,身体也确实跟上了这些节奏。也会遇到割裂感。
2. 环境
环境会改变人,认知确实会对人的决策造成重要影响。我的两个表妹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:在乌鲁木齐的表妹,由于上了一个很垃圾的小学与初中,天天和不学无术的人混在一起,把自己混成了一个很酷的大姐大,现在在为考不上高中而发愁。在乌苏的表妹,由于小姨是幼师出身,最开始很重视读书、学习与环境,而且表妹的身体不是很好,也很少出门,所以在乌苏的考试里表妹都是第一。而且学习习惯与能力很好,英语水平比我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,现在在为到乌鲁木齐考高中发愁。小地方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,并且环境非常恶劣,想要有个好大学,必须到首府或者更大的地方去。我记得我去年过年的时候喝多了,拉着乌苏的表妹特别强调这个事情,环境与学习习惯还有能力的培养,虽然不是我说的起到了作用,但是现在她在这个方向上起了效果,给我了非常棒的正反馈。不过遗憾的是我看着一起长大的乌鲁木齐的表妹,她的遗憾更多的是家庭的悲哀,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,不在这里展开。
总之,先写到这里。每次写这些内容的时候脑子都觉得特别混乱。想把混乱理顺也是非常的困难。再次读的时候也有种特别凌乱的感觉。功夫还需要再加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