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来想去还是将2023的年终总结写在了今天,想了想是否用Newsletter的标题,最后还是启用了。因为我翻了翻之前的年终总结(可能也没几篇年终总结),不知道是为什么,有一种想法告诉我,你还是需要自成一体,博客的文体是自由的,但是格式标准是古板的。所以将第 11 Newsletter 给了应该是年终总结的2023年终总结。
先说说我现在在做什么吧,我在回家过年的飞机上,很多篇博文都是在飞机上完成的,无论是能发表出来还是不能发表出来的,都在上面。本来我是不想提笔写这篇年终总结,因为我觉得2023年也没做什么特别有“人生”意义的事情,虽然我还是坚持在23年完成了几篇写作,完成了一些内容的记录。为什么又动笔了?因为我在机场书店买了一本小说,一本“成功学”。而我先看的小说,由于我早到机场2小时,并且小说篇幅没有我想象的长(可能是我读网络文学养成的坏毛病导致囫囵吞枣)。我在飞机飞一半就读完《活着》了。是的,我买的是余华的《活着》,买之前我知道小说写的苦难,但是我没想到能如此现实的痛苦。上飞机前读了一半,我上飞机都是迈着沉痛的步伐,坐在飞机上读完整本,欲哭无泪。我有点后悔买这本书了,我知道文学是很有重量的。但是当我沉浸其中感受到这般重量的时候,让我想起了我只读了一半的《蛙》。一个比一个实在,一拳又一拳砸在肉上。
读完有一种释然的感觉,原本我就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很看淡,现在我更看淡了。其实这很不好。让我更觉得好像没什么不能失去的,好像又没有什么能获得的。我觉得很矛盾,我又是非常情绪敏感,我又是在告诉自己都可以不要管。这算是内耗吗?年前放假同事关于这方面情况问我时,我想了想“可能这算是一种成长吧”,我知道自己在找借口让这个词听起来不要那么不堪,但是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举个年内的例子吧,应该算是2023年延伸。家里母亲动了离婚的念头,她打电话说不想牵累我,我心中的火气立马就燃烧到嘴边,我发表了一系列以“你应该更关注你的生活,你应该先过好自己的日子。而不是因为我,让你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。你在道德绑架我,让我觉得我牺牲了你。而我没有获得多少,你又觉得委屈又失去了很多。”为核心主旨的言论。她很高兴,但是我又觉得难过。我早就觉得这个家可能最后还是会破裂,就像我刚上高中就觉得我初中的女朋友一定会提分手(当然我没想到她在我考完NOIP后说的,那年我NOIP考的稀烂。),我有这个感觉。可能会发生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的在离开(像福贵一样),我很难过,有一种温柔在被理性一点一点消融。一方面我希望能拥有传统意义上的幸福美满,一方面我又觉得为了现实应该理性切割,要用理性做决策而不是感性。是啊,我原本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,我觉得我2022年的时候,2021年的时候依旧十分感性,因为一些事情都能哭一晚上,因为一些关系能冷汗一整天。但是到了2023年,我开始分析,开始解构,强迫自己理性看待很多事情。开始学会放过自己不擅长的事情。我非常不擅长与人打交道,所以我2023年打交道的频率下降了,交际圈缩小了。所以我更不会打交道了。我不知道这对不对,我现在的认知告诉我应该这样。我更容易生气了,我就在分析是不是激素出现什么原因,还是因为接触到了什么极端的内容,所以我开始不看一些极端无脑的网络文学麻痹自己,我觉得是受到了这些的影响。
前面说到家庭了,说个23年才相通的事情。我以前还不觉得什么原生家庭会给我带来困扰,我以前一直听这个词我觉得非常矫情。直到我发现,我每次和同事出去商务谈判,每次去饭局,结束后我都会下意识觉得害怕,下意识觉得非常难过,我总觉得刚才过程中说错了什么,或者做错了什么。让别人觉得困扰或者是对我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。我以前和父亲每次出去参加这样的活动,回来我父亲都会非常严厉的指责我在场时做错的事情。现在我每次参加这样的事情我总觉得是不是犯错了,我总觉得同事没有指责我是因为我太垃圾了,我觉得用户没有指责我是我已经被放弃了还是留点情面,当然我可能表述的有点夸张,但是我确实有这种感觉。原来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。然后我更坚定了不能要孩子,因为我不会教育。
接下来应该提到了网络文学,这是我在2022年读日本轻小说后牵引过来的坏习惯。我2022年在疯狂阅读日本轻小说,直白简单的辞藻会觉得没有负担,我22年阅读了不知道多少的轻小说,可能有一百多本吧,很多还是一系列有十几本。渐渐到了23年,我听到了一种关于「日本轻小说都是吃十几年前起点剩下的」言论,我开始下载中文互联网的网络文学。非常厉害,无论是上头的“大女主”类型,还是“种田文”。当然我觉得因为方便分类而把网络文学划分成不同流派,不同形式,是个不太对的事情。有一种非得把“贫农/富商/体制内“写在户口本的别扭感觉。没日没夜的读网络文学真的是一种非常非常坏的习惯,但是我每当开了一本新书时,就会疯狂推进直到看不下去为止。很多时候都是看完了,当然也存在非常烂的网络文学,读到开头一点就立马删除。沉迷网络文学的日子每天凌晨4点睡,8点起。每次读这种文字都觉得过的非常快,无论是时间,还是阅读体验上,一目十行的速度,让我每次都觉得不是在读文字,而是在读一种场景,读一种体验。应该是脑子自带了txt2img的功能,手机翻页不是在过文字,而是在过图片。不是在吃词藻,而是在吃剧情,是场景。沉浸在故事的舞厅里,靡烂的霓虹灯球,台上摇摆的人,而我坐在二楼观看着一切。起初我觉得”不行“这样太傻逼了,我开始理性分析我的状态,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,我删除了手机上的txt阅读器。不过我听到了不记得是「知行小酒馆」还是「纵横四海」里的一个言论“读书先从你感兴趣的开始读。然后你就会发现阅读就没那么难了。然后就会…“后面不记得了,好像是就会读其他的内容。我好像找到了读网络文学的理论依据,我开始没那么担心,准确来说是没那么难过。好像是偷吃糖果的孩子找到了”吃糖果长脑子“的借口。我也像播客里说的那样,有意识的采购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。结果我第一本读完的是《ElonMusk传》属实是完全没考验,直接作为预购的第一批用户读的。当然去图书馆借了《从0到1》,《蛙》(现在还没有看完)。如果让我推荐我读的网络文学,我觉得我会推荐的一本是更俗的《重生之官路商途》,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,配合着当时沈先生写的禁书热度,有意思。
我23年主要买的纳斯达克,但是从我工作逐渐多了之后,我选择还是将所有的资产变成现金。我卖掉了所有的基金,所有的理财产品,全部存成现金。工作多了之后生活的重点不在经济上了,我发现我看不懂这些经济规律,看自媒体又觉得他们也是二把刀,所以干脆就全部变成现金,增加收入为重。复利的红利我只踩了一年,我是真的不想在因为这种事情耗费感情,而且现有的几万块也没有那么重要。更多的还是立马增大收入面才是核心,我还没到需要研究的地步。
23年的工作上马后磕磕绊绊,但是和同事们还是坚持了下来。遇到了贵人(招商局科长),遇到了傻逼(学校主任),谈成了一项体制内的业务。借用同事的话来说就是:“局长把我当朋友,校长把我当家人,主任把我当孙子”。其实更多的还是做不动事情,还包括了事情太多了做不完。
我记得22年就在说想要找一个爱好,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。包括现在我在休闲时间也不知道做什么事情。工作多的做不完,又不想做工作,也没什么爱好做的,买的Switch也不想玩。最后一段时间浑浑噩噩到睡觉。这算是23年一个没解决的问题,遗留到24年。
我也不提什么计划不计划的了,我觉得活着就挺好,过好自己的日子吧。先这样。在飞机上写下这段文字,越写越困,我要在降落前闭眼一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