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

已经4个月没有写博客了,其中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上课和各种项目上,当然还包括个人的内耗和颓废。首先,需要深刻剖析这段时间的颓废和内耗,这段时间只读了半本文学书和半本技术书,还有数不尽的网络文学作品和网络漫画。买的文学书确实没有看,购买的商业书籍和技术书籍也基本没有动。不知道如何让自己行动起来,总觉得通过剖析自己就能找到答案,如果你是本博客的老用户你就知道,我以前也经常做剖析,但是我现在还是一样我行我素。

当然,除了颓废的时间外,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于工作,很多的输出都在公司内部完成,开会、研讨、定方向,这些都只能写在内部的“云文档”里,输出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。这段时间的工作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觉,回到正题,我觉得好像力截了,失去了能输出更多东西的能力。举个简单例子,在写完一本教学资料后,我尽了全力在内容设计和部分题目创新上。等到后续需要再补充知识点或内容时,我觉得自己像是不会了一样,无从下手,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该怎么描述。感觉自己像被掏空了一样,再也没有多余的能量去创造新的内容了。比如,我之前很擅长讲解「欧拉筛法」,但最近在上课过程中似乎失去了这项能力,我觉得自己讲的不好,或者是讲的不太行,没有之前讲的好了。

危机感源于未知,当我发现自己输出能力变弱,或者说输出的东西质量不高的时候,就会觉得害怕与恐惧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?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呢?我觉得是一直在输出没有输入的问题。我实践了「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」的论调,确实自己在输出上发生了挫折。出题觉得没有idea,写书觉得不会措辞,写试卷觉得没有好考点等等等等。是时候该输入内容了,是时候该读点书,做点题了。

执行力在逐渐恢复,比如,我开始着手修复博客问题和搭建新的wiki了,旧的Wiki因为廉价VPS的崩溃而损坏了。想了想是备份不方便。所以最后打算用TiddlyWiki来作为core,构建新的知识存储体系。下一步就是修复出租屋的局域网问题,把科学上网和homelab搭好。